要想快速發表SCI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:
1.首先要有好的想法(idea)
2.確定文章的核心觀點
3.構思論文框架
4.閱讀文獻,整理實驗數據
5.寫作、潤色和修改
6.最后投稿
一、閱讀文獻,寫作論文
想要發表一篇合格的SCI論文并非一朝一夕。前期需要閱讀大量文獻,并且做好筆記。當你引用參考文獻的時候,就有針對性不會亂用。
論文寫作不一定非要從abstract到acknowledgement,可以最后寫方法和致謝。但摘要必須一字一句,而且必須高度概括。所以大家在搜集資料的時候,先看文章摘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。
其中文章的核心觀點非常重要。核心觀點也叫做創新點,就是文章中所有的研究都基于一個小的創新點而來,包括實驗、數據等??粗唵危瑢懗鰜硪驳拇_容易,但是想到一個好的點卻很難!
所以大家在論述核心觀點的時候不要太寬泛,一定要細致,讓別人一看就明白你要研究什么,具體方法如下:
1.新發現
包括新理論、新的已知事物的新功能等。這種創新點是非常難的,除非是在某領域深耕的大師,或者很新的研究領域。如果你讀研遇到很厲害的導師,發一篇超高因子論文也不是沒有機會。
2.新方法,新理論
我們讀文獻能看到自己研究的領域有各種各樣的方法,對某個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法,比原來的方法更簡單、有效,這種比較容易出新觀點。
有些論文偏重理論研究,首先提出一套理論,通過做實驗來驗證。如果你有個很好的創新理論,可以先提出來再驗證,這種發出來都是高因子,但需要縝密的邏輯。
3.新設備,新應用
某個方法或工具原先只應用在A領域,你證明了在B領域同樣適用,這種偏重于自然科學。把其他領域的研究設備和工具應用在自己研究的領域,因為這個領域沒用過這樣的設備,你還可以在該領域開創更多的研究。
現在流行不同領域的交叉研究,或不同學科的交叉研究,這種比較好出idea。
4.論文定位
是寫實驗性還是綜述性文章,首先要對自己的論文有個清晰的定位。
這就需要大家一定要閱讀文獻,掌握自己研究的領域已經達到什么樣的高度,以及該領域里熱點是哪些,你的研究有什么意義等等。
很多專家研究著類似的課題,他們也遇到很多未解的問題,如果你的研究能給這些難題提出一個論據,哪怕是一個非常小的細枝末節,也是很有意義的。
5.選擇期刊
一般期刊的影響因子變動不大,在excel表格上采用升序或降序的方式進行排列便一目了然。
四、投稿及審理
發表SCI論文前,需要對投稿系統了解,因為第一次投稿難免會因為不熟悉界面,而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?,F在Elsevier、Springer、Wiley、Hindawi這些出版社都是在線投稿,后續交流主要通過郵箱進行,所以一定要注意郵箱的使用。
投稿后一般一周內會收到期刊編輯的郵件,告知你稿件已經給了審稿人。審稿人評述完,將意見反饋給編輯后,你才會等到編輯的答復。
五、論文接收
拿到接收函后,會給你一份稿件讓你校對是否有錯誤,校對完,沒有問題,就可以等待online、檢索。
這幾個流程走下來,看似很簡單,實則非?;〞r間!在你做的同時,他人也在做,同領域內,需要評職、結題的人太多,而雜志版面是固定的,可能你會說,為什么錄用后不能立馬出刊檢索。
那是因為在你之前錄用的稿件,因為版面限制的問題無法增加版面,只能排隊等待,普刊可能要個1年時間,但核心正常要1~2年,如果你要評職稱,不提前準備,根本來不及,當然有關系可以插隊安排。
而且雜志社禁止一稿多投,所以論文一次只能投一個雜志,退稿了就得重新來過,除非你有那個時間慢慢等。
除此之外,還需注意SCI分區和影響因子。影響因子可以判斷期刊的影響力和學術價值高低,而SCI分區依據的則是影響因子。
總結:
想要快速發表一篇SCI,首先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,挖掘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題,結合自身條件確定研究方向。確定研究方向后,就可以構思論文框架,自己完成該項研究的背景或目的、完成該項研究的實驗與方法、最終得出的結果、總結出怎樣的結論。
關于實驗與方法,自己通過怎樣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,最終結果都需要通過數據圖繪制插入文章。熟能生巧,方可提高效率。
SCI最難最耗時的是:如何分析挖掘創新主題,以及做出具有突破性、創新性的實驗數據。